泰枫建工

工程实践


在不知不觉之间,我已来工地一个月了。2016年6月1号离开南昌坐高铁来宜春,42分钟就到了宜春。这是我第一次做高铁,很兴奋,公司安排很周到,派司机来接新来的员工到公司。对公司的最初感觉不错,对新员工蛮好呀!

在公司总部住了一晚,第二天一大早,一位叫曹玉明(曹工)的青年小伙子带我来工地。虽然,我在自己的大脑里想象了无数个画面,也曾经在网上或者其他的途径听到有关于工地上有多么的累、多么的苦、多么的脏。但是当我进到工地的那一刻,感觉跟自己的想象大不一样。工地在万载县城中心,对面就是熙熙攘攘的步行街和人行道。工地占地面积不大,刚开始做基础工程,有工人在绑扎底板钢筋,不远处的挖掘机正在工作。让我感觉到有趣的是,这个工地的基础土质是呈灰黑色,乍一看到这样的土质我还以为是“煤”呢。这个工地建的真是阔气呀,怎么不把这“煤”拿去卖掉呀?就这样浪费太可惜了呀。也就在我边思索边走时,曹工对我说,那个就是工地的负责人谢总,也就是给你面试的那个面试官。哦…我知道了。我马上跑过去说了句“谢总好”,然后观察了一下谢总,一个中年男子,皮肤黝黑,双目炯炯有神,上身穿着一件白衣T恤,配黑色的休闲裤和黑色的皮鞋。他一看我就说“小何,你有几个任务。第一,你把我们这个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表(横道图)画出来,我等下会要小朱(资料员)来配合你;第二,把你的手机号码写到项目部的通讯录上,并把项目部通讯录重新打印一份;第三,用CAD画一下施工图纸”。我心里想,刚进项目部的门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就开始工作,这个谢总做事还真的是雷厉风行呀!

这时,一位个子不高的中年男人过来,对我微笑地说,“你是刚过来的小何吧?你的电话号码是多少?”我说:“恩,对,师傅,188****8452”。这位中年男人说:“我叫龙礼云,这里的人都叫我龙工,以后我们之间相互学习下。”我笑着说:“龙师傅,您太客气了,我刚出来,没有多少施工工作经验,以后要多多向您好好学习下哈!”在之后跟龙师傅的聊天中,我才慢慢的知道他17岁时就在工地上干工程这一行了,到现在几十年了,施工经验真是没话说的。龙师傅也是一位乐于教别人经验的师傅,能遇到这样的师傅真是是我的荣幸呀。

由于刚刚从学校里出来工作,虽然在之前去过工地做过有关于基础测量的工作,但是,毕竟时间很短,也没有学到多少东西,相对于龙工来说就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。比如说放线,在学校里,我也学习过放线,就是把该工程的定位轴线放出来就可以。事实上,在放地下室底板的线时,龙工就把其中一条的定位轴线偏移了1米的距离来放线。我当时就是看着图纸不知道他为什么会这样的放线,难道是自己那个地方没有看到或者是漏掉了吗?我再好好地仔细对下图纸,图纸上标记的跟龙工放的线果真有一米的距离,为什么放这样的线?我百思不得其解。趁龙工在项目部有时间的时候,我问龙工:“龙师傅,您这条定位轴线是不是画错了,我在图纸上找不到这条线!”龙师傅笑了笑说:“没有错,你是不是看到图纸上的定位轴线跟我放的线有一米的距离?”我说:“对呀,这是为什么呢?”龙师傅说:“如果你就按图纸上的定位轴线来放能放的出来吗?”一句话,我已懂,原来由于图纸上的定位轴线跟减力墙重合,定位轴线不是很容易穿过,若把原图纸里的定位轴线向外偏移1米的距离就好办多了。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我在工作上有不懂的地方,我都会向龙工请教、学习,龙师傅也毫无保留的教我。

整个工地上的工友们对我都挺不错。刘工(刘波),由于我俩的年龄相差不大,他比我早出来工作几年,他经常给我讲人生、理想,及怎么做人做事的道理。说实话,每一个大学毕业生来到工作岗位工作时,都或多或少的对工作会不太适应,我也不例外,都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。这段适应期是从学生到上班族心理、身体的适应,而在这个适应的过程中刘工给了我极大的心理帮助。

来宜春不久,宜春市组织了一次去我老家(樟树)看精品工程的活动,我和刘工有幸参与其中。第一天参观的工程是“商会大厦”一走进去,刘工就说这工程做的比较好,地面干净整洁,安全标语和安全措施到位,整个工地形象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。进入里面,钢筋绑扎的横平竖直,模板安装的美观整洁。不愧是精品工程呀!最吸引眼球的是采用“附着式脚手架”的外架搭接方式,这比普通的外架脚手架的搭接更安全。这是该工程的一大创新,同时也是一大特色。参观完了第一个精品工程,接下来要参观第二个工程,樟树老城棚户区改造工程,工程的面积比较大,有23万多平方,主要建设的住宅楼。江西建工集团承建的,不用说,不是精品工程也和精品工程差不多,为什么这样说呢?因为在江西,你要是搞建筑的你不知道江西建工集团,那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建筑者。一进去,果然不同凡响,前面就有休息室、茶水室、医务室等等。左边是做好了的样品间,有砖墙砌筑的样板、底板做法样板等等。右边是各种安全标语和警示牌,时刻提醒工人们注意安全。说实在的,对于初出茅庐的我来说,参观这样的精品工程对于我的今后工作将会有极大的帮助。多去看看,学习一下别人的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,无疑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好效果。

来到公司才一个月,这两件事对我的印象特别深刻,一个是放线,它让我明白:书本上的理论,设计上的图纸是死的,在现场一定要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,灵活运用和解决现场所遇到的问题。另一个是观摩精品工程,它让我懂得:要无时无刻保持好奇心、进取心、学习心,要记住,“人外有人,山外有山,闭门是造不出好车来的”。